玻璃彎曲試驗機的精度如何校準?


玻璃彎曲試驗機的精度校準是確保其測試數據可靠、符合標準要求的關鍵環節,核心圍繞力值、位移、彎曲跨度、夾具同軸度等關鍵參數展開,需遵循國家 / 國際標準(如 GB/T 16825、ISO 7500-1、GB/T 2611 等),并結合設備特性分步實施。以下是詳細的校準流程、方法及注意事項:
一、校準前準備
環境條件調節
校準需在設備規定的環境下進行,避免環境因素影響精度:
溫度:(23±5)℃(部分高精度校準要求 ±2℃);
濕度:45%~75% RH;
振動:無明顯振動(振動加速度≤0.1g);
清潔:主機、傳感器、夾具需無灰塵、油污,避免雜物影響測量。
設備與工具準備
待校準試驗機:提前開機預熱 30 分鐘以上,確保控制系統、傳感器穩定;
標準器具:需經計量認證(CMC)且在有效期內,包括:
標準力傳感器(精度等級≥0.1 級,量程覆蓋試驗機 10%~100% 額定載荷);
標準位移量具(如光柵式標準量塊、激光干涉儀,精度≥±0.5μm);
跨度測量工具(如數顯激光測距儀、高精度卡尺,精度≥±0.01mm);
水平儀(精度≥0.02mm/m)、百分表(精度≥0.001mm)等輔助工具。
二、核心參數校準方法
玻璃彎曲試驗機的精度校準需覆蓋 “力 - 位移 - 結構" 三大維度,不同參數的校準邏輯和工具不同,具體如下:
1. 力值精度校準(最核心參數)
力值是計算玻璃抗彎強度(σ = 3FL/(2bh2),三點彎曲)的關鍵,需校準力值示值誤差、重復性、線性度。
校準原理:通過 “標準力傳感器" 與試驗機自帶力傳感器的 “示值對比",驗證試驗機力值測量的準確性。
校準步驟:
安裝標準力傳感器:將標準力傳感器(配專用轉接件)固定在試驗機加載壓頭與下支撐之間,確保傳感器軸線與試驗機加載軸線同軸(避免偏載影響);
零點校準:無載荷狀態下,分別將試驗機力值和標準力傳感器示值清零,消除初始誤差;
分級加載校準:按試驗機額定載荷的 10%、20%、50%、80%、100%(至少 5 個點,含額定載荷點)進行緩慢勻速加載(加載速率≤5N/s,避免沖擊),每個載荷點穩定 3~5 秒后,記錄 “試驗機示值 F?" 和 “標準傳感器示值 F?";
數據計算:
示值誤差:δ = (F? - F?)/F? × 100%;
重復性:同一載荷點多次加載(≥3 次)的最大差值與平均值的比(允許≤0.3%);
線性度:各載荷點誤差的線性擬合偏差(允許≤0.5%)。
注意事項:若校準不合格,需由專業人員調整力傳感器放大系數或更換傳感器,重新校準至合格。
2. 位移精度校準
位移直接影響 “載荷 - 位移曲線" 的真實性,需分別校準加載機構位移(如壓頭移動) 和試樣變形位移(如引伸計測量) 。
(1)加載機構位移校準(如壓頭升降位移)
校準工具:激光干涉儀(高精度)或標準量塊(常規精度);
校準步驟:
激光干涉儀的 “動鏡" 固定在加載壓頭上,“定鏡" 固定在主機機架(非運動部件),確保光路與位移方向平行;
設定試驗機以常用試驗速度(如 2mm/min、5mm/min)移動壓頭,分別在 “0~50mm"“50~100mm"“100~200mm" 等區間(覆蓋試驗機有效行程)進行位移測量;
記錄 “試驗機示值位移 S?" 與 “激光干涉儀示值 S?",計算位移誤差:δ = (S? - S?)/S? × 100%(允許誤差:小于等于±0.1% 或 ±0.01mm,取較嚴者)。
(2)試樣變形位移校準(如引伸計)
若試驗機配備引伸計(用于精確測量玻璃彎曲時的微小變形),需單獨校準:
用標準引伸計校準器(精度≥±0.1μm)模擬變形,輸入 0.1mm、0.5mm、1mm 等標準變形量,對比引伸計示值與標準值,誤差需小于等于±0.5%。
3. 彎曲跨度校準(三點 / 四點彎曲核心參數)
跨度(三點彎曲的 “支撐間距 L"、四點彎曲的 “上跨距 L?"“下跨距 L?")直接影響彎矩計算(如三點彎曲彎矩 M = FL/4),跨度誤差會導致抗彎強度計算偏差,需重點校準。
校準工具:數顯激光測距儀(精度 ±0.01mm)或高精度數顯卡尺(精度 ±0.005mm);
校準步驟:
三點彎曲:測量下支撐輥兩端的中心間距(即跨度 L),在支撐輥的 “左、中、右"3 個位置各測 1 次,取平均值;
四點彎曲:分別測量 “下支撐輥間距(L?)" 和 “上壓頭間距(L?)",每個間距同樣測量 3 個位置,確保上壓頭位于下支撐輥的中垂線上(同軸度偏差小于等于0.1mm);
允許誤差:跨度示值誤差小于等于±0.5%(如跨度 100mm 時,小于等于≤±0.5mm)。
4. 夾具與加載同軸度校準
若加載軸線與試樣中心不重合(偏載),會導致玻璃受力不均,測試數據失真,需校準夾具同軸度和加載垂直度。
校準工具:百分表(帶磁力表座)、標準圓柱形試樣(材質:鋼,直徑與玻璃試樣厚度相近);
校準步驟:
將標準圓柱試樣放在下支撐上,調整百分表觸頭與圓柱側面接觸(垂直于加載方向);
緩慢加載至試樣輕微固定(載荷≤額定載荷的 5%),記錄百分表初始讀數;
繼續加載至額定載荷的 20%,觀察百分表讀數變化 —— 若讀數變化≤0.02mm,說明加載無明顯偏載,同軸度合格;
同時檢查下支撐輥的 “平行度":用百分表測量支撐輥兩端的高度差,偏差≤0.01mm/m。
5. 控制系統與軟件校準
主要驗證 “加載速率穩定性" 和 “數據采集準確性":
加載速率校準:設定 3~5 個常用速率(如 1mm/min、5mm/min、10N/s),用秒表和位移量具記錄實際速率,與設定值的偏差需≤±5%;
數據采集校準:通過標準信號發生器(模擬力 / 位移信號)向控制系統輸入已知信號,驗證軟件顯示值與標準信號的一致性,誤差小于等于±0.3%。
三、校準周期與驗證
校準周期
常規校準:每 12 個月 1 次(由具備資質的第三方計量機構執行,出具校準證書);
非常規校準:設備搬運后、維修傳感器 / 主機后、測試數據異常時,需立即重新校準。
校準后驗證
校準合格后,需用標準參考物質(如標準玻璃試樣) 進行驗證試驗:
按標準方法測試標準玻璃的抗彎強度,結果需在標準值的允許誤差范圍內(如 ±3%),確保設備整體性能正常。
四、關鍵注意事項
校準過程中需避免沖擊加載:玻璃彎曲試驗機的力傳感器和位移傳感器均為精密部件,沖擊會導致傳感器損壞或精度漂移;
夾具需與試樣匹配:若校準用夾具與實際測試夾具不同,需分別校準對應夾具的跨度和同軸度;
校準記錄留存:需保存校準證書、原始數據、操作人員信息,確保可追溯性(符合 ISO 9001 等質量管理體系要求)。
通過以上系統性校準,可確保玻璃彎曲試驗機的力值、位移、跨度等參數精度達標,進而保證玻璃抗彎強度、彈性模量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,為汽車、建筑、電子等領域的玻璃質量控制提供有效支撐。
- 上一篇:沒有了
- 下一篇:如何提高線材反復彎折測試儀的測試精度與穩定性